> 文娱

新昌山水游爆单!38万游客挤满打卡点,网友:明年我要当第一批

2025-10-11 来源:互联网

 

金秋时节,国庆与中秋双节同庆,浸润着唐诗韵味的新昌,以“一地三王国”品牌为核心抓手,将演艺活力、文化底蕴与乡旅魅力深度融合,为广大游客打造了一场兼具品质与温度的文旅盛宴。据相关部门监测,双节期间,大佛寺景区、十九峰景区、天姥山景区三大核心景区,下岩贝・金山上、梅渚古村两大主题片区累计接待游客38.78万人次,同比增长29.05%,总营收2355.58万元,同比增长25.84%,实现游客接待量、旅游收入双增长。这份亮眼的“成绩单”,不仅彰显了新昌文旅产业的强劲态势,更体现了我县在推动文旅高质量发展、满足群众美好生活需求上的扎实成效。

县域文旅市场的持续升温,离不开全县统筹下的“活动引流+资源联动”。10月3日,“岁月如歌・有缘新昌”演唱会在万众期待中开唱,1.5万余名观众齐聚现场,荧光棒与歌声交织成欢乐的海洋,成为双节期间的文旅“爆点”。我县同步推出“一张门票畅游新昌”联动活动,让游客在享受视听盛宴的同时,能便捷体验县域内各大景区,有效延伸消费链条。正是这“单点爆火+全域联动”的组合拳,让当日全县游客量激增至18.4万人次,创下假期单日接待峰值,生动诠释了新昌文旅“以点带面、全域激活”的智慧。

立足全县文旅“全时段、多场景”服务布局,我县既做足白天的“文化文章”,又点亮夜晚的“潮玩经济”,全方位满足游客多元需求。白天的新昌,古韵流淌、自信尽显。大佛寺景区承办的“第五届汉服文化周”,以“传统文化活化”为核心,将国风机甲的科技感与汉服的古典美巧妙融合,千人汉服巡游沿青石板路徐徐展开。影视剧COSER秀上,侠客招式凌厉、互动性强,引得游客争相参与。据统计,13.5万人次沉浸式参与其中,不仅感受传统文化魅力,更让“新昌唐诗之路”的县域文化IP进一步深入人心,实现“文化传播+文旅引流”的双重成效。当夜幕降临,我县迅速切换“潮酷夜游”模式,以县域夜间经济布局激活文旅新消费。十九峰景区打造的“幻境潮音纪”,巧妙融合山水实景与国潮元素,将自然景观转化为天然舞台。10万人次在此解锁“夜玩”新体验,“白+黑”全时段文旅场景的构建,让我县的节日魅力持续释放,也让夜间文旅消费成为拉动市场的重要引擎。

在县域主题片区打造中,我县坚持“差异化定位、特色化发展”,让每个片区都成为文旅“打卡地”,形成“各美其美、美美与共”的格局。南街碳水王国凭借老新昌烟火气与节日氛围的完美融合,实现客流量与营收双破纪录。“国庆正当红・一起唱国歌”主题活动中,上千名游客自发聚拢,嘹亮的《歌唱祖国》歌声点燃全场爱国情怀;“嫦娥奔月飞天秀”精彩上演,身着华服的演员在空中轻盈起舞,引得游客纷纷举手机记录;“碳水王国妙趣市集”汇集新昌特色小吃与手工艺品,“诗词盲盒挑战”更让游客在互动游戏中感受唐诗韵味。累计20万人次在这里重拾老新昌的赶集记忆,体验浓浓的节日“甜味”,实现营收约360万元。梅渚片区则以“非遗+夜游+演艺”的创新模式,为游客带来深度文化体验。双节期间,6.6万人次驻足梅渚。与此同时,县文化馆、图书馆、博物馆同步开展89场“全民文化月”“唐诗之路展”等活动,覆盖7万余人次,让文旅消费始终饱含文化温度,为非遗文化传承与发展注入新活力。

依托县域优质生态资源,我县将乡村旅游作为全域文旅的重要支撑,推动“城市休闲”向“乡村慢享”延伸,成为游客逃离喧嚣的首选。天姥山景区推出的“疗愈生活季”系列活动备受青睐,让游客在养生吃喝区、手作疗愈坊等区域享受惬意时光。景区累计接待人次同比大增95.11%,成功打造成为游客心中的“疗愈胜地”。下岩贝・金山上片区的“寻味慢乡・茶咖音乐嘉年华”,则以“秀、色、可、餐”四重篇章为核心,将山水风光与雅致生活融为一体。片区还联动不同业态,推动乡村旅游从“观光型”向“住宿+体验+消费”深度转型。6.3万游客在此慢享山水间的惬意时光,乡村旅游的品质升级,为新昌文旅发展注入了新动能。

从品牌打造到资源整合,从业态创新到全域联动,新昌以多元布局与丰富体验,让双节文旅“热力值”持续攀升。

下一篇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