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为电力系统的“主动脉”,架空输电线路承载着跨区域电能输送的核心使命,是连接发电厂与负荷中心的能源纽带,更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稳定供应的关键环节。然而,这类线路多分布于山地、丘陵等复杂地形,覆盖范围广、传输距离长、塔基海拔高,加之极端天气与复杂地质环境的双重考验,传统运维模式长期面临效率低、风险高、成本大的三重困境,成为电网智能化升级的“拦路虎”。如今,中威电子凭借人工智能视觉技术的创新应用,为架空输电线路装上“智慧之眼”,正彻底改变这一现状。

传统巡检三重瓶颈亟待突破
长期以来,架空输电线路巡检工作深陷多重困境,运维压力与日俱增。
其一,人力与工具双重受限导致隐患难防。输电线路往往绵延数十甚至上百公里,而巡检人员配置相对有限,依赖望远镜等传统工具的巡查方式不仅视野狭窄,判断准确性难以保障。在暴雨、暴雪、台风等极端天气,或地震、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发生时,现场巡检更是无从开展,极易造成安全隐患漏判。
其二,现有技术手段存在明显短板。无人机巡检虽能部分替代人工,但受限于续航能力,且飞行空域申报手续繁琐、审批周期长,导致巡检覆盖率和时效性大打折扣。更关键的是,无人机及各类设备巡检产生的海量图片需依赖人工逐一判读,数据处理耗时费力,效率低下的问题十分突出。
其三,人工阅图分析负荷沉重且易出错。传统巡检积累的海量图像资料中,线路隐患特征往往隐蔽难辨,人工排查不仅任务艰巨,还易因疲劳导致误判、漏判。后续的数据报表整理工作中,还常出现信息提取不及时、不全面等问题,进一步影响运维决策的科学性。

智能巡视系统精准对接运维刚需
针对传统运维模式的痛点,市场对智能巡视系统的需求日益迫切。中威电子研发的智能巡视系统,精准锚定三大核心需求:一是实现全天候实时监测,通过高清视频在线监控替代人工巡查,24小时捕捉线路周边不安全情况并快速处置,从源头防范事故发生;二是强化外力破坏预警能力,精准识别线路通道内的飘浮物体、树木过度生长、工地塔吊、施工机械等风险源,同时对人员徘徊、闯入、聚集等异常行为进行智能研判,提前预警安全风险;三是提升特殊区域防护水平,针对山火高发区域,通过远程视频监控装置大幅减少人工现场巡查频次,显著提升山火隐患监测的效率与精准度。

三层架构筑牢智能运维技术基石
为满足电网多元化运维需求,中威电子智能巡视系统采用“感知层+网络层+业务应用层”的三层架构设计,具备高度的兼容性与扩展性。
系统全面支持国网、南网标准接口,可灵活接入高清摄像头、红外测温设备、无人机等多种终端设备,实现各类监测数据的统一汇聚与采集;网络层构建稳定可靠的传输通道,确保监测数据实时、无延迟上传至业务应用层;业务应用层则集中实现告警信息展示、处理工单流转、数据报表生成等功能,为运维决策提供全流程、全链条支撑。

三大核心功能构建全方位安全屏障
依托先进的人工智能视觉技术,该系统构建起全方位的线路安全防护体系,三大核心功能守护电网安全。在防外力破坏方面,系统可精准识别渣土车、水泥泵车、吊车、挖掘机等各类施工机械,同时对人员闯入、恶意破坏等异常行为进行实时监测,一旦发现风险立即触发分级预警并上传至监控平台,实现“秒级响应、精准定位”。

在隐患与缺陷识别上,系统能有效捕捉烟雾、山火、异物飘挂、鸟窝搭建、人员攀爬等线路安全隐患,通过AI算法对隐患特征进行智能提取与比对,实现危险源的自动识别与实时告警,大幅降低漏判风险。

在部件测温与山火观测领域,系统支持对导线、金具、电缆终端头等关键部件进行24小时持续温度监测,当温度超过设定阈值时主动发出预警;同时具备山火远程观测与蔓延趋势预判能力,为线路防火提供“监测+预警”双重保障。

核心产品推动运维模式革新
此次中威电子推出的智能巡视系统,以人工智能视觉技术为核心,通过系列核心产品的协同运作,彻底改变了传统输电线路运维“人海战术”的模式。相关核心产品展现出超强的环境适应性,部分设备更具备抗台风的结构设计。同时,产品搭载先进的图像识别算法与边缘计算能力,实现了从数据采集、智能分析到预警上报的全流程自动化处理,无需人工干预即可完成隐患识别与处置闭环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