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2025年2月14日 /美通社/ -- 2月13日,国际数据公司(IDC)与浪潮信息联合发布《2025年中国人工智能计算力发展评估报告》(简称《报告》)。《报告》指出,大模型和生成式人工智能推高算力需求,中国智能算力增速高于预期。
2024年,中国智能算力规模达725.3EFLOPS,同比增长74.1%,增幅是同期通用算力增幅(20.6%)的3倍以上;市场规模为190亿美元,同比增长86.9%。
未来两年,中国智能算力仍将保持高速增长。2025年,中国智能算力规模将达到1,037.3 EFLOPS,较2024年增长43%;2026年,中国智能算力规模将达到1,460.3 EFLOPS,为2024年的两倍。2025年中国人工智能算力市场规模将达到259亿美元,较2024年增长36.2%;2026年市场规模将达到 337亿美元,为2024年的1.77倍。
DeepSeek凭借"开源、成本低、性能高"迅速出圈火爆全球,正在激活市场热情。《报告》对DeepSeek引发的AI变革进行了分析,还从算力结构、区域分布和行业渗透度等多维度,对我国人工智能计算力发展进行综合评估,并提出了针对性的行动建议,为推动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。
城市加大AI布局,北京、杭州、上海位列前三
根据《报告》评估,各城市通过加大人工智能投资、争取人才以及提供政策支持等举措,持续构筑AI竞争优势。
在2024年中国人工智能城市排行榜中,北京和杭州依然稳居前两位。北京聚集了大批大模型企业,凭借大量人才、成熟的企业和有力的政策扶持,持续位居首位;杭州早在2021年就提出要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头雁城市,在AI领域持续深度求索,保持第二位。而上海凭借其国际化优势和政策支持,在推动人工智能世界级产业集群建设等方面表现出色,排名从2023年的第四位提升至第三位。此外,深圳、广州、南京、成都、济南、天津、厦门,进入城市排名前十。
AI从单点应用到多元化应用、从通用场景到行业特定场景,在各行业的渗透持续加深,具身智能的发展引发市场关注。
在2024年人工智能行业渗透度排名中,Top5的行业依次为:互联网、金融、运营商、制造和政府。互联网依然是AI技术研发和应用的主战场,在大模型的研发、应用及推广过程中持续发挥引领作用;金融行业进一步加深人工智能与风控、投资决策和个性化财富管理等场合的融合,排名从第四名攀升至第二名。
DeepSeek引发的算力变革与挑战
《报告》认为,Scaling law在当前人工智能发展中仍然占主导地位,DeepSeek带来的算法效率的提升并未抑制算力需求,反而因更多的用户和场景的加入,推动大模型的普及与应用落地,带动数据中心、边缘及端侧算力建设,驱动算力需求增长。
DeepSeek基于算法层面的极大创新,对中国乃至全球的人工智能产业带来深刻变革,算法成为驱动人工智能发展的核心引擎,正牵引着算力的发展,也驱动了计算架构和数据中心变革。
算力发展要"扩容",更要"提效"
应对上述变革和挑战,《报告》认为在人工智能算力发展过程中应采取"扩容"和"提效"并行的策略。
"扩容"是指增强算力资源的可获得性。通过增加智算中心的数量,实现充足的多元算力供给。"提效"则需要从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和优化、算法创新、提高数据质量、降低能耗等方面系统性实现。
当前,我国正在实施《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》。显然,以上 "提效"举措,可以充分把算效发挥出来,能效提升上来,推动实现算力的高质量发展。